疫情前进体制相对容易点,毕业看一些人去考公,是挺不理解的,那时只要想考,机会都蛮大的,像有些成绩不如我的,考两次也都上岸了,而且可选岗位也多。狗血的是有一位考上后就抛弃了同居女友,被骂渣男!
不想进体制,主要是个人偏见,也有点叛逆。不喜欢官场的腐败,尔虞我诈的环境,如果当清官,又容易被排挤,而且难以晋升,而当贪官又不符合自己的口味,这就得左右逢源了。
事业编相对会好一点,不过自觉占比较大的教师和医生都不适合,i 人上台演讲未免拘谨,何况还得至少站着讲半小时,当然,这得练习,学生时代就觉得当教师挺辛苦的。而医生是很赚钱,但人命关天的,万一记错开错药了,万一记错开错药了,怕会误诊害人。
以前的时代,在农村能考个大学好像就很不错了,到大学其实也没学到啥,计算机专业的,毕业时就两个人会重装系统,我是其中一个。大学差点中途辍学了,暑假去打工,跟餐饮企业签长期合同,后被家里人劝阻,继续念完。
不是黑母校,况且现在学校也改名扩大升本科了。觉得吧,如果不太会念书,就干脆别念了,死记硬背也是一种折磨,兴趣才是王道!
你看还有学历倒挂现象,小学生当老板,让大学生给他打工。另外一个是看很多科技大佬,如比尔盖茨、乔布斯、扎克伯格都是中途辍学,真是好榜样,说不定我也有这个潜力,但这其实是幸存者偏差。
学历是敲门砖,但不是万能钥匙,应试教育有它的缺陷,但算是一个比较公平的竞争平台。现在大专的最好是去搞个专升本,学历高一点没有坏处。我已经脱节校园很久了,已经放弃升本了。
有些大企业近年强调“能力>学历”,部分岗位取消硕士门槛,但核心研发岗仍偏好博士或顶尖院校硕士。
所以,该念书的年纪就好好念书,虽然现在学历在贬值,本科很普遍,但研究生当前还是有相当优势,在小地方吃香。
经济下行时期,体制内岗位竞争异常激烈,有的高材生去基层岗位,投资回报率低,真是浪费人才。
体制并非完美的避风港,里面关系网不简单,草根容易被边缘化,有些岗位将会面临 AI 的竞争或取代,如政务窗口服务类、文书处理类、基础财务与统计等。而教师和医生的编制岗位不太可能会被 AI 淘汰,但会被其重新定义。
AI 进入课堂是趋势,但不会“取代教师”,而是通过人机协同教学模式重塑教育生态。AI 技术正在重塑医疗行业,但医生的核心价值不仅不会被取代,反而会在人机协同中进一步凸显。
没进体制,总结就是自己太年轻叛逆了,要么就是有点清高了。再一个是言行问题,不想太束缚,相对自由一点,当个吃瓜群众在此发言。
